《巴黎协议》濒临破产?95%国家未提交新气候目标
来源:火狐体育官方网站app 发布时间:2025-04-16 04:03:29摘要:截至目前,全球95%的国家未能在联合国设定的截止日期前提交2035年的气候承诺,而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可能是让世界进入1.5℃排放路径的最后机会。《巴黎协定》的未来走向引发了广泛关注。
回顾2024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威胁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创纪录的降雨、灾难性的洪水,以及超过50°C的热浪,令风险加剧。2025年年初,加州山火再次对美国导致非常严重损失;1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警告称,这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极端高温将持续十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年致辞中提醒,气候崩溃正在实时发生,“脱离这条毁灭之路”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在全球急需携手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和多数国家未能按时提交新的气候目标,对全球努力蒙上阴影,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讨论。2015年于COP21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各国依据自己国情自主制定国家自主贡献(NDC),明确减排承诺,加速低碳转型。然而,自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在逆全球化和地理政治学动态的影响下显得脆弱。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全球碳中和的热情明显降温,气候治理面临更大挑战。
联合国最新的排放差距报告说明,各国在2035年的气候承诺需实现“雄心上的质的飞跃”,才能让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然而,2月10日的新气候目标提交截止日期到来,多数国家未能按时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这是否意味着《巴黎协定》面临“破产”?
十年前,196个缔约方都同意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高2°C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以内,这被视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定》规定,以五年为周期,各缔约方逐渐做出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承诺,这一机制被称为“棘轮机制”,使各国在计划上逐步升级,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国家自主贡献是《巴黎协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具体目标、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措施以及实施策略和时间表。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库,预计196个缔约国中仅有13个国家在2月10日的截止日期前提交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未能按时完成的国家占全球排放量的83%,几乎覆盖了全球经济的80%。
这13个国家包括二十国集团(G20)中的美国、英国及今年联合国气候峰会的主办国巴西,其余十国为阿联酋、厄瓜多尔、圣卢西亚、新西兰、安道尔、瑞士、乌拉圭、马绍尔群岛、新加坡和津巴布韦。
英国提出了最具雄心的目标,首相斯塔默在去年11月宣布,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81%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1.5°C升温目标。然而,气候研究组织“气候行动追踪”的分析显示,巴西、阿联酋和瑞士的新目标与保持全球变暖在1.5°C以内的努力并不兼容。美国的新承诺由于特朗普的退出决定,失去了实质意义。
面对众多未按时提交的国家,联合国选择了妥协。联合国气候负责人西蒙·斯蒂尔在2月6日的讲话中提到:“最新一轮的国家承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政策文件。”绝大多数国家已表示将在今年内提交新的计划。他补充道,各国需“最迟在9月之前”提交这些计划,以便将其纳入将在11月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的综合评估。
许多全球主要排放国表示,技术问题、经济压力和政治不确定性是未能在联合国最后期限前达成的原因。然而,错过这个截止日期加剧了公众对气候行动在政府议程中被忽视的担忧。一些官员指出,美国在气候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正在干扰其他几个国家的努力。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在1月份对路透社表示,美国的退出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努力造成重大打击。尽管欧盟的政策制定周期与联合国的截止日期不一致,布鲁塞尔仍会为11月的COP30联合国气候峰会做好准备。
此外,欧盟内部也有官员指出,该集团推迟提交计划的原因主要在于,担心其雄心壮志的绿色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压力。由于对可持续发展规则的政治压力增大,2040年的临时排放目标被推迟,而2035年的排放目标将依赖于这一目标的变动。目前,波兰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对气候目标的态度较为谨慎,不太可能在5月份的总统选举之前推动这一议程。
根据《印度快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表示,他们对提交国家自主贡献并不急迫,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布,其国家自主贡献将反映出人们对巴库COP29气候融资结果的失望,暗示其提升措施不太可能显著或雄心勃勃。
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重要行动者,近年来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方面的投资居全球之首,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公布备受期待的气候计划。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透露,中国正在根据《巴黎协定》和首轮全球气候盘点的要求,积极研究并制定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预计将基于国情能力和发展阶段,适时向《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2035年的目标。
墨西哥新政府在领导层更替后也计划在年中提交气候目标,南非则希望在9月左右完成新的气候计划。反观美国的缺席可能迫使其他几个国家增强减排力量,这引发了诸多质疑:颇具议题的情况下,其他几个国家还应付出多大努力?
1月31日,印尼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能源问题特使哈希姆表示:“如果美国不愿意遵守国际协议,像印尼这样的国家又为何需要遵循呢?”虽然印尼尚未正式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但许多高层官员开始质疑在美国退出的情况下,印尼的减排承诺是否公平。此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全球气候协议后,阿根廷政府正在考虑效仿美国,尽管最终决定尚未做出。
截止日期过后不久,加拿大向联合国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在报告中,加拿大承诺到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5%至50%。然而,该目标受到广泛批评,因为其设定的排放承诺低于官方气候顾问的建议。
2月18日,作为全球第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日本也向联合国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根据其修订后的气候目标,日本计划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3年基础上减少60%。这一政策被认为未能达到《巴黎协定》要求的行动水平。彭博新能源财经在11月指出,为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遵循《巴黎协定》,日本需要在2035年前实现73%的减排。
实际上,气候行动计划的质量往往比提交的速度更重要。气候智库E3G的联合发起人尼克·马贝表示,提交时间延迟三到六个月并不算得上什么,因为这样做才能够确保各国制定出更有效的计划。马贝指出:“目标越高越好,但必须确保与国家实施能力和国际支持的明确联系。”联合国气候负责人斯蒂尔坚信各国对此都持格外的重视,并补充道:“花更多时间确保这些计划具备一流的质量,以及清楚地概述它们如何为气候工作做出贡献和所获得的回报,是很重要的。”
展望未来,全球气候政策的有效执行将依赖于各国的合作与承诺,尤其是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日益严峻的时刻。各国必须在经济稳步的增长与减排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确保转型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技术、国际合作和政策调整将是关键。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许多挑战,各国依然有机会通过积极的气候行动弥补当前的不足。以雄心壮志作为基础,最优质的气候承诺说明我们将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出坚定的一步。全球气候治理的最终成功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更将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一起努力,克服障碍,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环境。
在这个转折点上,呼吁各国采取实际行动,加大减排力度,制定清晰且切实可行的气候政策,为维护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力量。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合作中,全球团结一致,落实《巴黎协定》的承诺,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面对气候危机时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优化执行计划以及加强国际协作,使气候治理能够走上一条更具成效的道路。面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挑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应对,携手前行,为打造一个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